會上,省委辦公廳綜合處處長焦建磊解讀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。省重點高端智庫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、首席專家,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成長春教授介紹智庫建設經驗。桑學成、葉美蘭、姚冠新、葉南客、張二震、賀云翱、徐康寧、黃賢金等8位基地首席專家圍繞加強決策咨詢研究、提升決策咨詢質量分別作交流發言。
(省社科聯研究室劉雙雙)
交匯點專題鏈接:
https://jnews.xhby.net/v3/waparticles/235/vz55ocloUAj3w72X/1?from=timeline
江蘇黨的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桑學成:
我認為,推進研究基地高質量發展應做好三方面工作:一是進一步提升決策咨詢成果的精細化水平,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,推進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重大主題,進一步強化研究選題策劃,開展前瞻性、針對性、儲備性研究。二是圍繞推進研究成果轉化,進一步提升基地品牌影響力,把高層成果轉化為高端決策咨詢的成果。三是進一步提升決策咨詢組織化程度,使思考變成行動計劃、可操作方案,形成更有價值的研究報告。
江蘇現代信息服務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南京郵電大學校長葉美蘭:
建設高質量智庫,一要建立現代智庫治理體系,統籌管理、分類施策,完善不同研究基地差異化布局;二是要創新高端人才專業機制,重點塑造高層次專業人才;三是要加大資政研究,加大資政效率,突出研究效率和精準化政策服務,綜合提升內參成果和社會成果;四是提升國際化研究水平,提高國際化決策咨詢,舉辦國際化高層次論壇。以項目研究成果為支撐,更好服務基層實踐和江蘇高質量發展,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。
江蘇現代物流研究基地負責人、揚州大學黨委書記姚冠新:
方向明則成果多,站位高則空間大,方法實則效果好。要強化協同研究,在現有基礎上,通過突出政策引導、優化組織體系、完善運行機制、共享人力資源等,強化與共建單位、同行同類基地等單位的協同,以“拳頭效應”將基地打造成為現代物流研究領域的“高峰”。用好重大機遇,為基地后續開展高質量的科研攻關提供更多有利的政策支持。樹立品牌特色,聚焦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物流特點和關鍵問題,積極推動江蘇農產品物流模式創新,構建“長江——運河——海洋”聯動的“江蘇物流”格局,為江蘇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貢獻智慧。
江蘇文化強省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南京市社科院一級巡視員、江蘇社科名家葉南客:
近年來,我們集思廣益,對全省文化建設的前瞻性問題開展積極的研究,產生較高質量的成果。一是積極開展學術研究,為全省文化發展獻計獻策。二是充分發揮研究人員優勢,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南京文學之都申報、國家公祭日籌備等工作。提升科技研究能力,轉化研究成果,基地承擔了提高南京城市首位度、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試點等多項研究課題,同時根據社會文化發展需要,圍繞前沿問題、地域文化、公共文化服務、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,也取得顯著研究成果。下一步要對標先進單位,找準發展方向,提高問題意識、轉化意識、精品意識,助力智庫建設高質量發展。
江蘇經濟國際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南京大學教授張二震:
提高決策咨詢研究的質量,必須結合實際。研究理論問題,首先要從實際出發,從實踐當中提煉問題,重視調查研究,然后上升到理論高度,再轉化成決策咨詢思路。所以,我們幾乎每一個決策咨詢課題都會有理論方面的成果。其次,要注重時效。比如經濟形勢怎么樣?外貿下行怎么辦?我們寫了一篇理論性文章,關于中國外貿下行機理和成因對策的研究,寫了以后新華文摘全文轉載,中央領導同志做了批示。未來仍要聚焦江蘇經濟國際化,聚焦“十四五規劃”,整合各種資源,為江蘇經濟國際化作出應有的努力。
江蘇歷史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、全國政協委員賀云翱:
我的幾點體會,一是立足實際、發現問題。堅持面向社會現實問題,堅持進行田野調查。二是發揮專業特長。決策咨詢面對的是現實問題,真正具有科學內涵的一定是學術性成果。一切現實問題都是歷史運動的產物,再小的課題,也要以學術方法對待,盡量進行縱橫研究和多維觀察,力求取得規律認識和決策成果。三是獨立自主開展研究。四是頂天立地,立足基層、民眾、歷史,面向全國、江蘇和民生。我們做工作,就要實實在在為社會做,真正為社會發揮作用。未來將不斷探索、與時俱進,提供更多決策咨詢成果,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。
江蘇民生幸福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東南大學教授、江蘇社科名家徐康寧:
決策咨詢基地研究工作要注重“落地”。比如圍繞社會關注問題,對經濟社會形勢作一些判斷;要更好服務黨委和政府重要決策;要通過課題研究鍛煉一批隊伍,尤其是青年社科人員。今后,還要圍繞幾個方面再做更多的工作:一,還是要立足江蘇做好“立地”工作,處理好國家課題,更聚焦事關江蘇發展的研究工作,進一步做實、做透;二,寫一些更加有助于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的咨詢報告;三,加強科研成果中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的署名工作,讓更多科研成果屬于決策咨詢研究基地;四,讓更多年輕人脫穎而出。
江蘇綠色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、黃賢金:
研究基地在四個方面做了努力。第一,立足江蘇難點與國家需求“雙促進”,開展一系列的課題研究,主要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江蘇推進綠色發展的客觀實際、實施鄉村戰略和新型城鎮化、地域協調發展目標要求等,產生了系列成果。第二,注重專題成果集成,擴大基地影響力。包括出版江蘇綠色發展叢書,圍繞“低碳高效產業體系發展路徑”,“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指標和方法研究”等主題出版著作。第三,加強與政府溝通,積極提供決策咨詢;第四,以服務江蘇與服務全國的眼界,增強成果影響。未來研究基地將注重出成果和出數據結合,我們想出一個數據庫,不僅為自己的基地服務,也為其他的課題服務;拓展合作空間,加強與相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及省內外智庫的聯合研究;加大實地調研,進一步做好決策咨詢理論研究與實際需要的有效對接,積極開展前瞻性課題研究。
省社科聯黨組書記、常務副主席劉德海:
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,智庫專家觀察和思考問題、研究和闡述問題,應該從很多方面做調整,最重要的是三個關鍵詞:大坐標、新視野、大成果?!按笞鴺恕?,就是指大尺度、大跨度、大數據、大制度、大變局?!靶乱曇啊?,是指太陽每天都是新的,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。智庫要做先頭部隊,就要關注新形勢新任務、關注新階段新特征、關注新格局新部署、關注新情況新問題、關注新探索新經驗,才能更好育新機開新局?!按蟪晒?,不單指一個成果分量多重,而且要成果多元。不僅要出對策性成果,還要出思想性成果;不僅要出服務決策的成果,還要出引領社會的成果;不僅要出對策性成果,還要出經驗性成果;不僅要出一般性成果,也要出典型、出案例。不僅要出直接服務本區域、本地區的研究成果,還要爭取出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的成果;不僅要出研究成果,還要出人才,這也是智庫擔負的重要責任。